索 引 号 | 640323035/2024-00032 | 发文时间 | 2024-07-19 |
发布机构 | 盐池县统计局 | 文 号 | |
公开方式 | 主动公开 | 有效性 | 有效 |
标 题: | 工业经济稳中放缓 长期向好压力犹存 ——2024年上半年盐池规上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|
上半年,我县工业稳增长在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大压力下面临较大的挑战,但在盐池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,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坚持贯彻工业发展新理念、新格局,全面落实落细各项纾困助企政策措施,加大对重点领域企业的帮扶力度,极力保持全县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。
一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
上半年,全县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(含5家分劈单位)实现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10.6%,较上年同期增长4.8个百分点,低于全区2.2个百分点,高于吴忠市1个百分点。
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(%)
(一)分三大门类看,上半年,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6%;制造业同比增长24.3%;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2.5%。
(二)分经济类型看,上半年,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.1%;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10.5%;私营企业同比增长10.4%。
(三)分行业看,上半年,17个大类行业中有1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。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4.6%,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8.6%,食品制造业增长75.9%,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长100%,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4.9%,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8.3%,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0%,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015.5%,电力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.5%,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.7%;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.0%,非金属矿采选业下降55.5%,皮革、毛皮、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下降10.9%,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100%,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3.3%,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89.6%,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9.7%。
(四)分产品看,上半年,19种产品中有9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。商品混凝土累计增长145.0%;液化石油气累计增长114.7%;营养、保健食品累计增长58.8%;冷冻菜累计增长21.6%;汽油累计增长12.8%;鲜、冷藏肉累计增长9.8%;自来水生产量累计增长8.9%;太阳能发电累计增长6.1%;原煤累计增长4.1%。
二、存在的问题
(一)工业生产运行乏力,持续增长动力不足。一是重大项目进度缓慢,上半年以来工业投资项目31个,投产纳入规上工业仅一家,难以支撑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;二是停减产企业数仍高居不下,上半年,全县仍有1家企业停产,34家企业减产,停减产面达51.5%,累计产值比去年同期减少10.98亿元,其中有11家企业减幅超过30%;三是今年以来中石油原油开采瓶颈凸显,采油量同比减少2.47万吨,重点企业支撑力不足,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困难。
(二)产品产量持续下降,工业经济回升困难。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19种产品中10种产品产量同比下降,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.8个百分点。其中水泥、石灰石、硅酸盐水泥熟料由于上半年处于市场淡季,其产品销售不佳,产量分别下降12.9%、23.3%、36.2%,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.5个百分点;风力发电量由于企业受限电影响及上网电价下降因素,产量下降11%,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.2个百分点。
(三)企业亏损情况严重,成本收入比攀升。企业盈利情况不容乐观,我县规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为85.64元,较同期增加3.07元。成本费用提升导致利润率继续降低,企业利润10.80亿元,较上年同期下降20.6%,企业盈利空间缩小,亏损严重,直接导致企业生产积极性下降,限产、减产以至停产,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,进而对工业经济稳定造成不利影响。
三、几点建议
(一)强化优惠政策,稳步措施落实。引导企业改变传统落后的发展思维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提高市场竞争力;落实好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,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和线上线下市场推广平台,鼓励龙头企业带动更多小微企业融入供应链,帮助企业拓宽销路、增产扩产。认真分析重点企业生产减少和利润亏损的原因,做到精准帮扶,切实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,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,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增长。
(二)强化分类施策,稳定发展信心。一是龙头企业,对宁鲁石化、金裕海、润广等季度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按照“细、深、实”要求抓好走访调研,确保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;二是负增长企业,对连续负增长企业和预期产值出现下降的企业,开展入企问诊,“一企一策”帮扶止滑,全力收窄负增长面;三是升规企业,根据五经普登记结果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企业生产经营数据,重点抓好具有升规潜力企业的督促指导,确保及时入统,为我县经济作出贡献。
(三)坚持科技创新,促进产业转型。从长远角度出发,要鼓励新兴产业创新发展,加大高附加值产品占比,引导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,围绕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,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。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、技改投入、研发投入力度,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企业的数量和体量,实现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和传统行业优化升级,持续提升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附件下载: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